第147期:《兰州城市学院》

安湾小学支教有感


   期次:第147期   作者:国际文化翻译学院 国际文化翻译学院 马陇娟 马陇娟   查看:93   





 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、车水马龙,习惯了学校的美味佳肴、热汤美馔,发现在校期间并未如此留恋校园之美。突然辗转白银,来到富有浓浓乡村气息的安湾小学,经历了半月的支教活动,真的是才知道了什么是艰苦的求学历程。以此也许会让我们更能明确的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立场,确切的说,我们应该审时度势,更清楚地认识自己。
  这里有一座着连绵的山脉,青的逼眼,也有一片湛蓝的天空,悠悠白云之下,却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眸,这些孩子就是那些被定义为“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。”他们深邃而又犀利、灵动而又有神的眼珠转来转去,一张张笑得灿烂绚丽的脸庞,无一不让人“沉醉”。我喜欢这些孩子们,真的,他们稚嫩的脸颊上写满了天真,他们的笑容就是一剂良药,可驱逐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忧愁。至少他们会让你暂时的得到“天真”,与这些孩子们一样,笑的欣欣然、飘飘然,从而忘忧。这所学校教师不多,学生也少,但他们十分团结,玩游戏玩的尽兴,学习学的认真。身体健康,成绩斐然,也许是他们最大的成功之处了。如果他们玩老鹰抓小鸡,有“小鸡”不小心摔倒在地,胳膊擦伤了皮,其他同伴们连忙跑来关心,站起来再次做一只逃亡的“小鸡”。这里的孩子的勤学好问,不懂的一定要弄清楚方可“罢休”。看到那些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胳膊、小手搭在雪白的纸上,抓耳挠腮思考的样子,真是可爱极了。不禁又想到我们这些大学生,在大学这么美的时光里,为什么有人连这些小学生的认真的都不及呢?虚度光阴,那就扪心自问,今天自己到底收获了什么,可有珍惜时光?
  这里,为我们的友情提供的肥沃的土壤。我们七位支教的同学来自不同的院校,有文史学院的,也有国际文化翻译学院的,虽是如此,但我们情同姐妹、相敬如宾。这次远离城镇的乡村,没有刺耳的长笛,没有滚滚的硝烟,自然没有什
么餐馆了,我们7人轮流做饭,每天可以吃到不同类型的可口饭菜,花样尽出,鲜香味美。尤其在这盛夏的中午,我们将所有上菜放在学校乒乓球案桌上,树荫之下,微风习习,我们边吃边谈,怡然自得。吃完饭时偶尔抬头,一轮明月,稀星斑斑,让人感慨万千,向之所欣……我们的笑语也传遍了校园――安湾小学,这也是我们半个月的家,临别之际,纵有千言万语,也道不尽心中的那般不舍,我们不舍这里的每个孩子、每片土地,哪怕一草一木,它都似乎在哭诉心中的离愁与哀怨,仰面而叹。
  再见了,热闹的安湾小学,再见了,可爱的孩子们,再见了,亲爱的同伴们。擦干眼角的泪水,抚平心中的离愁,相信你们,新的一天会更好!